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導致城市空間需求急劇膨脹與空間資源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為了緩解城市發展帶來的“城市病”,全國各地都在逐步開展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以拓展城市生存空間,緩解地面資源稀缺,延伸城市服務功能。地下空間承載了眾多城市功能的同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成為各類突發事件的頻發區,為更好的推進地下空間開發建設,提高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和管理水平,亟需對地下空間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普查并建設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實現對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綜合管理。
為進一步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1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到202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設施普查,摸清底數,掌握存在的隱患風險點并限期消除,地級及以上城市建立和完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
到2025年年底前,基本實現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全覆蓋,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更加健全,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效率明顯提高,安全隱患及事故明顯減少,城市安全韌性顯著提升。
眾智軟件擁有國家甲級測繪資質,嚴格把控測繪成果質量,凡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成果均須進行補測或重測,確保測繪成果符合規范要求。
眾智軟件自主研發外業數據采集和內業數據處理軟件系統,能夠提供探地雷達、管線探測儀等先進設備,開展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全面普查工作,支撐城市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管理。
通過內外業協作,對城市地下空間基礎設施數據進行協同處理:
內業空間數據核查:對城市已有地下空間數據進行全面核查,在內業優先完成地下空間數據的核查修改、補充標繪和疑問標記。
外業空間數據采集:根據內業核查成果,外業調查員通過手機端開展外業調查,對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進行現場踏勘以及探測實施工作,對工程質量、工程進度、作業安全、成果歸檔等進行全過程監管,保證地下空間數據的精確性與現勢性。
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將地下空間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統籌管理,通過先進技術與地下空間業務的深度融合,實現城市地下基礎設施信息的采集、更新、利用、共享,滿足設施規劃建設、運行服務、應急防災等工作需要。構建地下空間全要素綜合三維數據底圖,實現模擬仿真、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功能,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以及應急處置提供服務,支撐一網統管及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數據集成,匯聚全資源“一張圖”
通過集成并管理城市各部門地下空間相關數據,實現海量多源異構數據的一體化管理,全面再現城市地上地下全資源數據的立體結構,形成地上地下全資源“一張圖”,有效服務于城市安全、地下資源管理、地上地下空間協同開發等領域。
監測預警,助力地下空間智慧防控
在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關鍵節點布控傳感器,全方位監測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實時獲取設施動態數據、并推送至綜合管理信息平臺進行管理與數據查看。當數據異常時,系統將自動預警提醒管理人員查看,輔助地下市政基礎設施的風險防控。
應急處置,提高綜合管理決策能力
針對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的隱患事故具有應急處置功能,通過對地下設施的實時監控、數據分析和挖掘,當地下空間隱患事故發生時,能夠快速對事故影響范圍等情況作出分析,并給出應急預案,提高綜合管理決策能力。
模擬仿真,賦能未來地下空間治理
面對地下空間未來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難點,通過構建地下空間模型,提供地下空間模擬仿真應用,及時預判地下空間可能面臨的問題,例如事故影響范圍、救災情況、施工問題、管線開挖、管線容量等進行模擬分析,通過分析結果輔助管理部門提前做好應對措施與科學規劃,進而提高地下空間精細化、現代化、智能化治理水平。
未來,是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勢頭迅猛的時代,智慧地下空間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將與城市CIM基礎平臺深度融合,地上CIM空間與地下CIM空間共同構成全要素城市CIM空間,有力推動城市地上地下資源精細化協同管理,夯實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